来源:人气:413更新:2025-04-27 09:46:46
本文由柴狗影视精选发布,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,仅供学习参考。转载请注明出处,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:柴狗影视
按一般习惯,一套剧推荐过一次就算了,除非特别有触动,才会忍不住想再多写几次。而《片厂风云》,就是这样的例外。
这部由塞斯·罗根主演的剧集,早在开播时就推荐过。一路追下来,它的水准也始终在线,豆瓣评分更是缓慢上涨到了8.7分,质量真是稳得让人安心。
这部剧,本来就是一部更偏向影视行业内部人士、相关从业者,以及重度影迷的小众作品。里面充满了业内梗和影史典故,有点背景知识的人看,会觉得格外有趣。
不过,之前的几集,主要还是靠犀利吐槽和荒诞讽刺来吸引观众,笑点密集,行业内行话一箩筐。
而刚刚上线的第六集,却有点不一样了。
这一集,不再只是浮夸吐槽,反而走心了。
虽然,从评论区来看,这一集争议不小。有人觉得剧情矛盾过于刻意,节奏松散,质量有所下滑。但对我个人来说,第六集反倒成了目前最喜欢的一集——因为,它终于讲了很多主创们的心里话。
简单来说,第六集的结构更像是一个小番外。不再紧扣电影拍摄的主线,而是讲了一段衍生故事:
男主角交了个医生女友(由丽贝卡·豪尔饰演),被拉去参加医生们的慈善晚宴。结果现场发现,医生们对电影兴趣寥寥,最多看看热门电视剧(还顺便提到了我也很爱的《熊家餐馆》,哈哈)。
更尴尬的是,当晚宴上大家谈论职业贡献时,医生们自然高谈阔论着如何救死扶伤,拯救生命。而喜欢出风头的男主,忍不住插话强调电影行业也很重要——结果,立刻被群嘲。
有一句特别好笑的台词,总结得很精准:“我们在救人命,而你们的不容易,是因为烂番茄给了个差评吗?”
这场面,简直社死现场。
男主一度情绪失控,开始跟医生们互怼,局面闹到一发不可收拾。
整集虽然还是保持了塞斯·罗根那种蠢萌式闹剧风格,但比起前几集单纯搞笑吐槽,这一集的情感厚度明显不一样了。
剧情最后,男主和医生女友分手,反而跟一个同样喜欢电影的女孩在一起了——虽然两人在对一部电影的评价上完全相反,但彼此都是发自内心地热爱电影。
求同存异,反倒成了最舒适的状态。
因为,这里才是男主真正的舒适区。
其实,第六集真正想讲的,不仅是爱情选择,更是男主内心的崩塌与自我认知的校准。
六集看下来,不管男主之前多蠢、多幼稚,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:
他是个真正的影迷,一个对电影有着偏执热爱的疯子。
他痴迷于影史,熟知各种电影典故,把职业和爱好绑得死死的,几乎把电影当作了生活的全部。
但当他踏出自己熟悉的小圈子,发现医生们对电影兴趣缺缺,甚至觉得这份职业不过是自娱自乐的小打小闹,他的自尊和热爱瞬间崩塌了。
这种冲击,其实很真实。
电影真的没那么重要。
尤其是在短视频、碎片化娱乐方式盛行的今天,电影在大众心中的地位,确实在缓慢下滑。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,电影不过是打发时间的消遣,而已。
你可以爱它,但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跟你一样痴迷。
而且,主创选“医生”作为对照组,简直精准。
医生,尤其是儿科肿瘤医生,几乎是社会地位无可撼动的群体。拯救生命,特别是拯救儿童生命,这种职业的重要性,是不容争辩的。
跟电影人比职业重要性?
街上拉100个人来问,99个人都会选医生。
选这样一个对比对象,主创显然是故意为之,用最极端的方式,把男主从自我感动的幻想里拉回来。
所以,第六集也成了全剧一个重要的转折点。
前面几集,观众更多是以一种嘲笑男主的姿态来看热闹;而这一集开始,观众可能会第一次感到尴尬,甚至对男主产生一点点心疼。
因为,我们或多或少,都有过这种认知错位的时刻:
你以为自己在做一件无比重要、无比伟大的事情;
可在外人的眼里,那不过是些无关痛痒的小事罢了。
在一次采访里,塞斯·罗根也承认,这一集很多内容,源自他自己在成名之后的一些自我膨胀,以及后来的反思。
电影人常常因为拍了超级英雄拯救世界,或拍了些动人情怀大片,就会产生一种微妙的“救世主”错觉。
但其实,大家都只是娱乐产业里的小螺丝钉而已。
认清这点,反而能更轻松地继续爱电影,继续热爱这份职业,不必把它拔得太高。
所以,我很喜欢第六集最后的安排。
男主没有非要改变别人,也没有继续自怨自艾,而是安安心心回到了自己的舒适圈——
在一个小圈子里,自嗨也好,争论也好,起码大家都是热爱着同样的东西的人。
这不就是最舒服的状态吗?